多位专家7月7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30期)上建议,落实需求侧管理应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升消费质量和投资效率。货币政策应以我为主,财政支出更偏向民生,同时应完善户籍制度、房地产政策、反垄断的相关政策等。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CMF主要成员陈彦斌介绍,需求侧管理主要是以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培育完善内需体系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等内容相对应的。需求侧不仅注重对总量的调节,而且注重结构调整。目前我国投资占比过高,居民消费占比较低,需要结构性政策来进行调整。
陈彦斌表示,我国既有短期的稳定政策,也有长期的增长政策,还有战略性结构性调整的政策。未来要进一步将上述三种宏观政策“三策合一”,落实需求侧管理,提升消费质量和投资效率。
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建议,大幅放宽城市外来人口落户标准,包括大城市在内,基本上做到在城市就业3至5年可以落户,同时加大通过国有资产补充社保基金缺口的力度,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服务最低标准,对城镇而言应以全部常住人口为基数,不以户籍为区分,满足居民包括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认为,居民负债率攀升速度较快引发消费能力下降的问题值得警惕。对此,政策应当对房地产贷款予以关注和调整,让这部分占用资金回到正常的消费市场当中。
“需求侧管理还要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关注和支持,尤其应考虑反垄断的问题。毛振华说,对一些企业的不规范行为要加以遏制。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从货币政策来看,应当以我为主;从财政政策来看,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的比例在明显提升,用于基建投资的支出比例在下降。“政府花了该花的钱,老百姓预防性储蓄的动力会减弱,本身消费意愿和倾向有可能会提升。”他说。
在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经济发展室主任徐奇渊看来,需求侧管理更多应依靠市场的力量,政府应尽量减少市场扭曲,完善规范市场运作,包括规范房地产市场、户籍管理、社保制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