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一个月后,这个棘手的难题正在社会各界的期待中“提档增速落地”。
4月9日,住建部副部长倪虹召开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座谈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州、南宁6个城市政府及住建部门代表参加。
倪虹强调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各地要充分认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城市人民政府要把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人口流入多、房价较高的城市,要科学确定‘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目标和政策措施,落实年度建设计划,由政府给予土地、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导多主体投资、多渠道供给。”倪虹说。
他进一步表示,要积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企事业单位自有闲置土地、产业园区配套用地和存量闲置房屋建设和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小户型、低租金,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人员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希望落到实处。”这是不少网友的呼声。
还有网友留言,“申请太难了,如何真正租给有需要的人?”
6个城市被督导落实
无疑,这次参与座谈会的6个城市都符合“人口流入多、房价较高”的特点,也是被住建部重点督导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城市。
其中,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住房矛盾最大、房价最高。福州和南宁代表的是普通二线城市,分别代表着东部和西南两个片区。
据机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省际人口流动加强了2018年的趋势,呈现出“东迁”和“南下”的特征,人口流向更加集中,浙江和广东囊括了70%以上的人口净迁入量;省内人口流动则继续向少数核心城市集中,浙江超90%净流入人口流向杭州和宁波,广东的人口则主要向深圳、广州和佛山流动。
这些人口净流入的热点城市,都将成为大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的城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对于稳房价、解决住房问题,甚至降低租金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根据官方数据测算,目前我国约有2亿新市民,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由于收入普遍较低,他们的租赁需求主要以小户型、低租金为主,市场供给的主体则是60平方米至90平方米、租金3000元以上的两居室,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更少,他们难以在现有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房源。同时,大城市高居不下的住宅价格严重影响了居民消费和创业创新能力,令新市民和青年人可望不可及。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表示,对于人口流入多、住房供应短缺、房价过高的城市,尤其是特大和超大城市,未来要解决外来人口住房问题应建立“租购并举、以租为主”的住房体系。“租赁住房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化的长租公寓;还有一种是公共租赁住房,包括保障性住房。”
他建议,特大和超大城市要更多建立一些共有产权商品住房,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同时,也可以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缓解住房困难。
中央高度重视
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被反复强调、高度重视。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高度重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
会议结束3天后,12月21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做好公租房保障,在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
12月初,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召开座谈会时亦提出,要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为着力点,完善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全国两会结束不久,倪虹带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和陕西省西安市调研督导房地产工作。期间,他表示,成都、西安正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人口流入量大、年轻人多,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多渠道解决好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要有效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落实土地、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发布,其中提到,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
关键是落地
如果将时间放得更远一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早在2019年底就开始试点,那个时候称为政策性租赁住房。
2019年底,住建部在沈阳、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福州、济南、青岛、郑州、长沙、广州、深圳、重庆13个城市部署开展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工作,重点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
试点1年多来,13个城市初步探索出政府给政策、银行给低利率长期信贷资金支持、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的政策性租赁住房可持续运作模式。但试点过程中,用地、规划、审批、项目盈利能力等方面还存在困难。
按照住建部精神,接下来要在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细化政策,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推动政策落地。
据北京市住建委披露,今年北京将持续推进住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主体、多渠道增加有效供应,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覆盖面。2021年计划安排租赁住宅用地300公顷,其中集体土地租赁住房、公租房各150公顷,较去年分别增加100公顷、70公顷。
北京市住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将综合利用现有土地一级开发、集体土地入市、存量资源改造、闲置房屋盘活等方式拓宽供应渠道,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根据上海市房管局披露,今年计划新增5.3万套租赁住房供应,包括8000套公租房,从而满足包括新市民在内的各类青年人才、产业工人和城市公共服务人群居住需求。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记者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对地方政府来讲还是一个新概念,未来建设渠道多种多样,包括存量盘活、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闲置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工业园区配建及转型升级等,关键是地方政府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落实,如筹建渠道、资金来源等。深圳很可能会把人才住房中的租赁部分,纳入到保障性租赁住房范围中。
李宇嘉表示,保障性租赁住房包括两部分,政策性租赁住房和公租房,其中政策性租赁住房主要是小户型、低租金,准入门槛较低,面向新市民和青年人供应,这部分住房供应未来会大规模增加。公租房以租金补贴为主,现在存量公租房体量已经很大,不再适宜大规模供应,而且供应效率不为新市民喜欢,未来会以存量腾退提效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