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到了一个新关口,危和机并存

地产观察
摘要:老胡先给建业做了体检:建业和政府一样,是五级管理制度,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人太多了。所以建业并不是裁员,而是压缩层级,要让大部分人要到能听见炮火的一线去。

上周末,万科郁亮一个月前在万科年会的发言在全网爆火,“黑铁时代”甚至带崩了周一周二地产股。

这篇五千多字的稿子几乎每句话都针针见血,全行业应该都能感受到万科这种刀架脖子的危机感,以及处理危机的多层逻辑。

总结来说,郁亮认为房地产已经白银时代越过青铜时代直接到了“黑铁时代”,应该适应房地产行业回归民生属性这个现实,不要指望价格上涨。他从从战略、组织、人才、机制、文化几个层面去解构了当下地产公司的现状:

1、2022年是房地产行业缩表出清的一年,规模萎缩,利润有限,建制撤销,需要更高质量的投资;

2、万科2022目标是围绕跌回稳提升、缩表出清和规模业绩展开;

3、节衣缩食、战时状态,2022是万科背水一战的一年,是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

4、组织适配一盘棋建设,全员下沉,一人多岗,全员到一线;

5、地产从业者要接受收入下降,优胜劣汰,不当二传手,外包出去的自己干;

6、集中力量和资源,所有部门合伙打仗;

7、开发、经营、服务并重,长期坚持、长期坚守做正确的事。

8、“房住”,意味着政策面可能会略有放松;“不炒”意味着行业回归民生属性,不要指望房价上涨。

其实早在去年万科就提出了节衣缩食战时状态,我们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现在来看万科当时提出这八句顺口溜就是2022的执行手册。

打铁还需自身硬,坚决不当二传手;

严于律己勇担当,以身作则做表率;

你我皆为经营者,彼此都是当家人;

广泛交圈不遮掩,资源共享不浪费;

船长水手一条心,同心同路向前行;

目标明确不慌张,时刻准备打胜仗;

全力以赴不撤退,要事优先靠智慧;

幸福跟着奋斗走,若想躺平都没有。

●●●2●●●

其实不止是万科,很多规模大的地产企业都很难过,再想办法活下去。河南的老大哥建业,已经在年后进行了一轮大规模编制优化。

就在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建业举行了媒体恳谈会,建业董事长胡葆森回应了这个问题。

老胡先给建业做了体检:建业和政府一样,是五级管理制度,机构臃肿、效率低下,人太多了。所以建业并不是裁员,而是压缩层级,要让大部分人要到能听见炮火的一线去。

这一点,和万科一员多岗、全员到一线的策略差不多。

建业的另一个变革是对于经营策略的改变,尽量轻资产运营,不排除出售一些资产,企业要少、小、好:

减少赛道,缩小规模、质量做好。

老胡给建业的“刮骨疗伤”,很多方法和他的老朋友郁亮的做法不谋而合。

而时代的一粒沙,落到行业人身上就成了一座山。

说白了就是:

行情不好,待遇要降,但是要好好干,拼命干!裁员,降薪,一人多岗一司多能,开源节流,活下去!地产人的日子更难过了!

●●●3●●●

更多的房企“躺平了”:房子卖不动,海外债不还了,地不拿了,甚至开始给员工放长假,最狠的是这家房企,正月十五后依旧继续放假,索性直接躺平了。

可以看得出来,地产企业们正在经历一场变革大战,但对中小规模的房企反而是一种新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口碑好,品质好,能深刻洞察客户审美和需求的中小房企。

以前大家拼命冲千亿是因为行业流行“大鱼吃小鱼”,另外就是和金融机构的“白名单”制度有关,没有规模就没有融资,没有融资就拿不到地。

但行业的新调整期反而让这些小规模的房企活了下来,正是因为依靠的自有资金多,项目少,反而压力小,在大房企都在缩表减少拿地的情况下,中小房企反而有了低价拿好地的机会。

还是重复以前的老话,未来市场如何变化我们或许都无法预测,但客户对品质房子的需求不会变,对好服务的需求不会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会变,关键问题是:房企心中把客户当成上帝了吗?

现在很多房企和地产人缺少的不是能力,而是将工作做好的态度。

大浪淘沙,剩下的都是金子。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央行再投4万亿,2022年楼市稳了?
下一篇:河北住建厅: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改造改造老旧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