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至少超过7400家线下门店关闭,包括服饰3800多家、餐饮1800多家(附清单)

联商网
摘要:门店的开与关在零售行业中是再平凡不过的事,甚至每日都会发生。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超过7400家线下门店关闭,分业态来看,包括服饰3800多家,餐饮1800多家,超市680多家,美妆600多家,百货至少59家,影院130多家等等。

 

门店的开与关在零售行业中是再平凡不过的事,甚至每日都会发生。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超过7400家线下门店关闭,分业态来看,包括服饰3800多家,餐饮1800多家,超市680多家,美妆600多家,百货至少59家,影院130多家等等。

不少门店公布的闭店原因为疫情影响、经营不善。诚然,过去三年,疫情对于实体零售行业的打击不容小觑。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王国平表示,关闭主要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品牌本身发展遇到问题,疫情加速其倒闭;第二种是品牌商业模式过于依赖线下流量,疫情的出现直接冲击其核心;第三种是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因为疫情而出现阶段性受挫,疫情后会重新回归到原来的发展趋势。

2022年末,三年严格的疫情防控画上了句号。面对正在逐渐恢复生机的消费市场,商业人们该如何面对危机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带着前人的经验“上战场”或许将少走很多弯路。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不同业态的闭店情况进行分析,以期给行业带来一些思考。

01

餐饮:咖啡烘焙新茶饮,不火了?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至少有135家餐饮品牌、1800多家餐饮门店关闭,涉及咖啡、烘焙、甜品、新茶饮、火锅、酒馆、中餐等16个细分业态。在这其中,闭店数量较多的品牌包含书亦烧仙草(400+家)、贤合庄(230+家)、娃哈哈奶茶(200家)、舌尖英雄(150+家)、克莉丝汀(近100家)、喜茶(60家)、虎头局渣打饼行(30+家)、时萃咖啡(11家)、COFFii&JOY(11家)等。

以上这些品牌大多归属于咖啡、烘焙和新茶饮三个细分业态,大面积的闭店与此前资本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

2019年,新中式烘焙品牌虎头局渣打饼行在长沙开出首店,乘着国潮东风和新中式烘焙的概念一跃而起,倍受资本青睐。诞生两年之后便完成了A轮融资,之后品牌估值超过20亿元。在资本助力之下,虎头局开始了扩张之路。但快速扩张让虎头局面临巨大的资本压力,2022年11月,虎头局发文称决定退出部分区域市场,开启关店动作,一个月后,抛弃了一直固守的直营模式,开放加盟。除了虎头局,克莉丝汀更是关店100多家。

融资到位,但为何还是经营不善呢?这或许和烘焙赛道的特点有关。烘焙赛道门槛低,街边夫妻店比比皆是;产品可复制性强,烘焙产品本就是成分之间的相互搭配,头部品牌大费周章所研发出来的爆款,能被其他品牌轻易复制。除了产品,装修和陈设也常常遭遇抄袭,当一个虎头局诞生之后,就有无数个“虎头局”迎风而起。对于仅仅只是想吃个点心的消费者来说,在味道差不多、陈设差不多、服务差不多的情况下,吃谁不是吃呢?咖啡、新茶饮也是如此。

另外,大环境下,疫情所导致的客流下降也是闭店潮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过,关店潮并不能说明赛道降温,这也是三个业态处于高速发展中必经的阶段。今年1月3日,中式传统糕点品牌泸溪河桃酥获得数亿元A轮融资,足以证明资本依旧看好烘焙赛道。或许可以让品牌再“飞”一会,等等结果。

02

超市:面临租约到期,成本高企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共有34家知名超市企业、超680家门店关闭。其中包括联华超市关闭198家,红旗连锁超市关闭79家,绿地优选关闭70多家,中百集团关闭63家(超市、便利店业态)等。

根据官方公开的信息来看,大多数商超披露的闭店原因是经营不善和经营调整。近年来,受电商冲击、疫情影响、成本上涨等多因素影响,线下商超经营出现困难,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闭店的目的或收缩规模及时止损,或调整经营,优化门店,尝试新方向。

2022年12月31日,伊藤洋华堂成都春熙路店正式闭店。据悉,该店也是伊藤洋华堂进入中国市场后开设的首家门店,于1997年11月21日正式开业。关于闭店原因,伊藤洋华堂表示与利都广场就续约问题未达成一致。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上佳认为,租金没谈拢,应该是无法续约的关键。而租金正是上文中所提到的成本上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营收下降的传统商超来讲,优越地段背后的高昂租金已经逐渐无法承受。

正如联商网高级顾问团主任周勇所言,有很大一部分超市及大卖场的关闭,不是没有需求,也不是经营得不好,而是面临租约“到期危机”,房东把租金涨到了无法经营的高度。

另一方面,互联网巨头在渗透线上零售市场的同时,也在蚕食线下市场。1月28日,抖音正式上线抖音超市,在抖音APP中搜索“抖音超市”,即可进入抖音超市。这是继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后的又一最新入局者,线下商超的市场被进一步挤占。此外,各类更加专业细分的折扣零售近年来异军突起,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也抢走了不少市场份额。

周勇认为,在线化、技术化、货真价实、优化合作是超市发展的基本方向。在他看来,未来零售有三个支撑点:一是终端有好的“体验”;二是内外供应与营运有“效率”;三是有可亲的“品牌”。

03

百货:转型关键期已至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37家百货品牌、59家百货门店正式闭店。其中大商股份关闭4家,通程控股、银座股份、新世界百货关闭3家,百盛、南城百货、民生百货关闭2家,其余30家企业均关闭1家。

在这59家店中,有不少是运营超过10年的老百货商场,其中营业时间最长的当属东山百货花地湾店,自1995年开业至今,该店已经运营了27年,其公布的闭店原因为租约到期。实际上,从统计数据来看,因租约到期而撤店的百货不在少数,除去未直接表明原因的10家品牌,剩下的27家品牌中有11家是因租约到期而撤店。

早期百货发展正盛时,所选择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段租金都在呈现出不止几倍的增长。结合运营时间及租约到期来看,部分闭店百货自身的盈利能力和水平已经无法承担起此前地段的租金成本。

此外,电商的快速发展也让百货面临着冲击和挑战,同时,商业形态更迭也让百货有了更强劲的竞争对手,购物中心业态丰富,集购物、时尚、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在功能和体验上似乎比传统百货更具优势。

毫无疑问,百货正在面临转型的关键时刻。接下来,那些半衰亡状态的百货门店也将步入消亡的行列。未来几年,百货数量一定会减少,但会提升档次,会成为地区地标,不管怎样,百货依旧会是时尚品牌零售的主力渠道。

联商网高级顾问团成员潘玉明给出了几点百货行业发展的建议:一是提升定位;二是加快数字化;三是扩大租赁经营;四是复合化经营。

04

服饰:快时尚成关店“重灾区”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至少有28个服饰品牌、3800多家门店关闭。其细分业态丰富,包含女装、快时尚品牌、男装、汉服、设计师品牌、潮牌以及奢侈品品牌。其中太平鸟去年闭店871家,森马闭店860家,美特斯邦威闭店351家等等。

历经“黄金十年”的快时尚品牌在近两年风光不再。《联商网》统计发现,快时尚品类是关店“重灾区”,2022年20家发文告别退出的企业中,快时尚企业就有10家,占总数的一半。

但快时尚的光环落败根本还是在于自身。所谓快时尚,“快”在更新速度,紧跟时尚发展潮流,价格平易近人,是彼时快时尚击中热衷追求时尚的普通消费者的“最强武器”,然而随着电商崛起和年轻消费者消费观念的转变,彼时的“快”成为负累,库存积压就不可避免。为此,打折出售过季产品成为快时尚的另一个特色。可是造成的结果是,消费客群的购物体验也跟着大打折扣,再叠加质量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更成为消费者抛弃快时尚的主要因素。

再加上新疆棉事件和疫情三年冲击,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关店止损成为快时尚品牌目前做出的共同选择。

除了自身,在服饰业态长时间被快时尚所占据的日子里,消费者的喜好也在发生变化。各类潮牌、设计师品牌、汉服等新品种的出现,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05

美妆:外资撤退潮仍在继续

2022年,是美妆品牌收缩的一年。企查查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共有74.6万家化妆品相关企业注销/吊销。

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美妆业态至少有31家品牌、600多家店关闭。在这其中,有不少品牌是由于退市而闭店,关闭的品牌中既包括外国品牌退出中国市场,也有本土品牌正式关停。

其中,2022年,共有21个外资品牌宣布关停或调整经营策略。调整最多的是来自美国的品牌,共有6家宣布战略调整或进入解散清算;韩国和法国品牌的调整数量并列第二,各有5个品牌;再者是加拿大,关停4家。

而2021年,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所受到的冲击也并不小,据统计至少有16个外资品牌宣布闭店,关停风从彩妆席卷到护肤领域,“平价”品牌成为重灾区。

自1995年就登陆中国市场的美宝莲在去年7月关闭全国线下所有门店,仅仅保留屈臣氏内的专柜。在经历了败退的韩妆潮、电商冲击以及正在时兴的国货美妆潮后,二十七载,艰难转型中的美宝莲最终还是走向了“下坡路”。

环境和消费者都在不断变化,美宝莲也需要更大的改变来迎合消费者。正如其在7月所发表的声明中所说,为顺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美宝莲纽约自2020年起逐步对传统线下渠道进行战略转型,以实现线上线下交融互动的体验店,从而给消费者带来多元美的购物体验,未来将持续不断打造更强大的优质单品。

事实上,除了紧跟潮流趋势外,对于美妆品牌来说,产品品质更是要被十分重视,一旦被爆出产品质量问题,品牌口碑将很难再被挽救。由国内美妆博主雨哥在2018年创立的美妆品牌雨辑于2022年8月宣布关闭清仓。去年1月,该品牌旗下热销的两款指甲油产品被查出含有超量的二类致癌物,因品牌方隐而不报,并未召回产品的处理方式,引发了强烈的信任危机。虽然品牌曾特意强调品牌关停与该事件并无直接联系,但在其发布清仓公告的帖文下,依旧挤满了表达不满的消费者。

这些美妆品牌的败退只是折射出行业更迭的发展趋势。因为在消费能力排行中,女性向来位居榜首,更何况现如今,美妆品牌已经开始尝试打造男性护肤美妆品,继而扩充市场。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形象与颜值的年代,化妆品已然成为一种刚性需求。从某种程度来讲,美妆业态会持续“朝阳”。

06

影院:倒在黎明到来前

过去三年疫情中,影院艰难求生。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国至少有130家影院告别市场。其中,大地影院集团关闭影院数量达到100多家,包括大地影院、橙天嘉禾、自由人影城、中瑞国际等品牌在内,占比约77%。

从2019年开始,大地影院多次涉嫌纠纷案件,案由基本是房屋租赁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劳动合同纠纷等。据企查查数据,2022年大地影院的涉案信息达到61起,目前涉案数量153起,公司法人、董事长被限制消费令,公司被执行总额超1.5亿元。受此影响,大地影院在2022年迎来了关店潮。除了大地影院,出现大面积关停的还有英皇UA电影城。此外,百老汇、浙江时代、浙影时代影城等影投均关停了至少两家以上的影院。

在疫情防控全面解封前,影院作为公共场所不能做到正常营业,客流急剧锐减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近些年来,优质电影内容产出频率也在下降,观众对于烂片的容忍度也在降低,不愿意为烂片买单。

王国平表示,影院的最终出路还是观影效果、放映效果,前几年的各种改革只是特殊时期的不得已,小部分试验会得以保留,最终还是会回归影院本质。优质观影效果及现场体验是线上无法替代的,社交需求重新回归,影院重生的空间也就回来了。

写在最后

闭店在品牌发展周期中是非常普通且常见的一种现象,从本质来看,时代在变,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品牌就会被淘汰,需以平常心看待。

然而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闭店背后各式各样的原因,对于仍在市场之中打拼或者即将进入市场中的商业人来说,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伴随着2022年末防疫的全面开放,各行各业迎来了黎明,看到了希望。王国平表示,2023年实体零售将呈现修复性上升趋势,老化的企业会被加速淘汰,为优势企业腾出上升空间,促进其加速发展,市场进一步显现新老交替;遭到阶段性冲击的企业会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发展趋势;上半年看懂趋势的企业会开始加速布局,下半年到明年开始陆续获得成果。

重创之后的恢复需要时间,还需给它们多点耐心。 

 

返回首页
上一篇:2月16日济南24小时涨价房源量为208套,较02月15日增加3套,环比上涨1.5%
下一篇:解密“0首付、0月供”买房还贷套路局,律师:“贷款的材料势必存在伪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