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年报:龙湖、万科、华润置地最新预判,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明源地产研究院
摘要:目前来看,华润置地已经成为地产行业的新晋利润王。2024年,华润置地净利润达到256亿元,净利率12.08%,盈利能力和盈利规模,绝对处于行业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同行。毕竟现在整个行业利润都在探底,就连曾经的好学生万科也首次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为-494.78亿元。这是万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一年一度的年报季如约而至,截止3月31日,能发年报的上市房企基本都发了。

春江水暖鸭先知,集体沉默了许久的头部房企掌舵人们,趁着这个机会,对当前的行业现状和接下来的发展,都发表了不少看法。

我们意外地发现,他们对行业的判断,相比去年乐观了不少,而且关注到了当下正在出现的新转机。

下面详细分析一下。

最坏的时期似乎过去了

但行业规模可能还会缩减

自从去年中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后,房地产救市措施不断,从目前来看,政策的效果已经出来了。据克而瑞数据,3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3175.7亿元,环比增长68.8%,同比降低11.4%,延续止跌回稳的态势。

基于此,地产大佬们对未来市场的走向也相对乐观。

万科管理层认为,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下,相信行业已渡过最困难时期,房地产市场将回到稳定健康发展轨道。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三点:

市场方面,需求回升的基础已经牢固。去年 9月底一揽子支持政策出台后,行业信心受到提振,市场持续回暖。四季度商品住宅销售面积环比上升21.4%,同比上升2.9%,到今年成交依然较为稳定,没有再出现过去的“脉冲式反弹”。

供给端方面,2025 年土地和商品房盘活力度加大,行业造血、回血能力将显著增强。这两年,市场出现了一方面旧的项目很难卖,另一方面新项目卖得不错的矛盾情况。核心原因在于存量项目没办法满足市场需求,供求关系不匹配。

企业手里有很多存量土地,要么位置不好,要么位置好但是规划指标、产品设计部合理,去化比较困难,占压了资金。

现在政府对土地和商品房盘活做了专门部署,相信企业现金流情况和新增投资能力将更快得到改善。

土地市场方面,拿地情况有了显著的好转,促进后续成交和投资的回升。今年 1 月和2月,民营房企在24个核心城市拿地面积的占比分别为34.8%和28.3%,较2024年的17.5%显著上升。

贝壳管理层预判,2025年市场有机会筑底,但市场止跌回稳的前提是二手房价稳定,如果贝壳景气指数高于20%且持续至少六个月,表明价格企稳预期形成,政策进一步优化将激发购房需求,部分城市有望从以价换量转为量增价稳。线上获客不停歇,点击了解

建发国际管理层同样比较乐观,他们认为,房地产最坏的时期似乎是在去年,最坏的时期似乎已经过去。对于2025年销售目标,他们表示,基于今年比较稳定的宏观环境,希望能够达到1500亿元,保持增长。而2024年他们给出的回答是“难以确定全年销售目标”。

华润管理层表示,2025年以来,尤其是春节之后房地产市场热度迅速恢复,且公司录得2月周度来访量接近去年12月水平,这显示市场信心回升是比较迅速的。

当然,除了乐观派,不少房企对未来市场的判断更偏谨慎。

瑞安房地产主席罗康瑞预计,整个房地产市场经过调整,现在应该已经筑底稳步向好,但目前还有两个不确定因素,首先是-全球经济走势不明朗,第二是出险开发商财务怎样处理,也会影响未来市场发展。市场调整可能会持续数年,审慎行事仍然至关重要。

中国金茂管理层预计2025年总的成交量可能还会略有下滑,总体市场呈现基本筑底、分化加剧的格局。

绿城管理层表示,目前判断行业规模可能会进一步缩减,但同时也看到市场逐步企稳的态势。

投资仍然克制

重点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

3月份以来,杭州、成都、北京、上海等热点城市不断刷新地价,地王频现,这是否意味着头部房企投资信心十足?

从拿地预算来看,头部房企在投资方面,依然相当克制。

越秀地产管理层透露,越秀地产2025年权益拿地预算为300亿元。2024年越秀于8个城市新增24幅土地,新增投资295亿元,总投资强度约33.3%。整个投资强度在市场上较为适中,不算激进也不算保守。

保利置业管理层表示,基于对市场处境的考虑,在投资上更加谨慎,2025年仍将坚持稳健的发展思路,但在投资力度上会比2024年有所加强。

按照目前的计划,保利置业今年的投资将争取达到150至200亿额度区间,权益销售争取达到30%-40%之间。

对于城市布局,大家基本都形成了共识,也即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

建发国际管理层表示,2025年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得到持续深化环境下,加大拓展,提高杭州、成都等深耕城市占有率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坚持流动性有限的情况下,建发国际基本的拿地利润会在6-8个点的水平之间。

越秀则坚持以销定投的稳健投资策略,更加聚焦在经济、产业、人口资源更丰富的城市进行拓展。目前越秀地产总土地储备约为1971万平方米,96%位于一二线城市。

相比大部分房企坚持聚焦核心城市核心板块的投资策略,绿城和保利置业有不一样的想法。

绿城中国管理层表示,未来会寻找一些结构性的小众投资机会,比如板块供给短缺或是操盘有较大溢价能力的项目,对于明显过热的地块,绿城会在合理的地价范围里面出价,不会为拿地而大幅放松投资标准,在土地获取上坚持理性决策,寻求多方验证。

经营性业务贡献占比提高

去年开始,由于开发业务大面积萎缩,经营性业务的确定性和成长性,承载了房企更多的期望和关注。

以华润置地为例,2024年,华润置地经常性收入同比增长6.6%至416亿元,核心净利润同比增长8.2%至 103亿元,核心净利润贡献占比同比提升6.3个百分点至40.7%。

按照华润置地预计,到2025年,经常性收入业务对核心净利润的贡献占比会达到45%以上。而长远来说,比较均衡的目标是约各占50%。

可以说,华润置地在经营性业务上已经领先同行不少。除了华润置地,表现同样亮眼的还有龙湖。

2024年龙湖集团运营及服务业务实现267亿的收入,同比增长7%,对集团整体收入的贡献占比达到21%。2023年,这个占比还只有9%。贡献毛利额143亿元,同比增长6%。龙湖管理层称,运营及服务业务有希望在2028年达到收入占比过半。

龙湖管理层表示,这几年,地产业务受到冲击的情况下,运营及服务航道基本上撑起了整个集团利润的盘面。

关于2025年资管业务计划,华润置地管理层透露,会有5个方面的举措:

一是加快资本循环,通过公募REITs等金融化手段实现项目的退出,退出的这些资金用来对新项目投资,保持优质商业项目的投资强度;

二是坚持城市深耕的战略,在核心城市继续推动“一城多汇”、“多城多汇”的商业布局,提升城市商业地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筑牢商业的护城河;

三是坚持轻重结合的策略,加大商业轻资产的拓展。围绕经济基本面好、产业基础好的城市群,获取优质的资产;

四是加大存量项目收并购的拓展力度,这个拓展也聚焦在一线和强二线城市,关注存量项目收购机会,积极获取优质的存量商业项目;

五是提升资产的运营效率。2024年公司开展公募REITs项目的标杆门店建设,形成了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标杆体系,持续开展内外部对标,打造了行业领先的运营能力,提升经营效率,也持续提升资产价值。

龙湖管理层则表示,对于商业航道,一方面要针对存量项目继续做好招商调整和调改升级动作,保证同店同比的大幅增长;另一方面,2025年龙湖会再开11座商场。预计整个商业运营航道在2025年能够实现10%以上的收入增长。

而长租公寓早前整合进了资管航道-龙智资管,通过业态的组合、产品组合来实现地块项目价值最大化,为客户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比如有的项目3-8楼是养老公寓,9楼以上是长租公寓,都在同一栋楼,就可以实现上下的垂直整合。通过业态整合,能够在资管方面变得更有灵活性,不像传统资管以业态去做区分,去限定自己的业务方式。戳这里,实时掌控租约,“消灭”闲置资产

中海地产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就表示:下一个五年将在保持战略定力同时,赋予今天、明天、后天三大产业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的目标任务。明天和后天的产业,就是非住宅开发业务。

比如,经营性业务包括持有型的办公楼、购物中心、长租公寓、酒店及康养业务,目前利润贡献已超过10%。

毛利率维持在15%就很不错了

从当前已经发布2024年业绩的房企来看,利润下滑成了普遍现象,甚至不少房企出现了大幅亏损。

而从头部房企的毛利率来看,维持在20%已经算优秀。早两年,就有地产大佬预测,未来整个行业内毛利率在20%左右是正常。如果能在20%以上都是一个不错的毛利率水平。

但目前来看,毛利率能维持在20%的房企已经少之又少。只有华润置地毛利率超过20%,达到21.6%,其他头部房企的毛利率维持在15%左右的水平。

比如龙湖集团是16%,中国金茂是15%,中海地产是17.70%,保利置业是16.4%,华发股份维持在14.32%,建发国际是13.3%。

目前来看,华润置地已经成为地产行业的新晋利润王。2024年,华润置地净利润达到256亿元,净利率12.08%,盈利能力和盈利规模,绝对处于行业第一梯队,遥遥领先于同行。

毕竟现在整个行业利润都在探底,就连曾经的好学生万科也首次出现亏损,归母净利润为-494.78亿元。这是万科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年度亏损。

对于为什么出现大额亏损,万科管理层回应:

(1)开发业务结算规模和毛利率显著下降;(2)新增计提了信用减值和存货跌价准备;(3)非主业财务投资基于成本法核算出现一定账面亏损;(4)为更快回笼资金,公司对资产交易和股权处置都采取了更加坚决的行动,部分交易价格低于账面值。

但大家也认为,随着房地产市场企稳,未来整体的结转利润和毛利会逐渐恢复到一个比较正常的水平。

2025年重点发力存量盘活

这两年,存量项目去化难已经成为行业共识,政府也推出了各种存量盘活的支持政策。各地在政策支持下也积极推进存量盘活工作,比如广州就探索了多种存量盘活的模式:

一是地换地,也即把原来无意愿开发的地块退回,获得地票,再在公开市场用地票拿新地;二是商改住,通过政府收储并优化规划再出让;三是房换地,也即将滞销房源置换地票,摘取新地块。

万科管理层就将存量盘活视为当前公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据万科透露,公司借助政府各类支持性政策,通过商改住、资源置换等多种方式盘活和优化项目56个,涉及可售货值约689亿元。另外,还有24个项目以退地、收储、退股、资产交易等方式实现前期投入的收回。

例如他们在贵阳,通过“商改住”方式盘活产能42亿元。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25广州市“专精特新”奖补政策全面解读
下一篇:房企年报:龙湖、万科、华润置地最新预判,最难的时候过去了

地产公开课更多

 城市 课题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