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发布公告即将被港交所摘牌,恒大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地产大爆炸
摘要:巅峰时期,许家印出入必是专机,衣着考究、口若悬河,在各种发布会和晚宴上谈笑风生。2017年,他以2900亿元的身家登顶中国首富,媒体称他为“许老板”,那是带着钦佩与艳羡的称呼。

 

一句话,干脆利落——恒大要被港交所摘牌了。

具体时间表很冷酷:

最后交易日:2025年8月22日

正式退市:2025年8月25日上午9点

不复核、不上诉:认了,走人。

这是恒大在资本市场的终点,也是过去二十年中国房地产故事的一个标志性落幕。

01 恒大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退市,不是因为港交所“突发奇想”,而是因为恒大压根没完成复牌要求。

简单说——2021年爆雷之后,港交所给了“复牌指引”:补齐财报、交代债务、重组进度、恢复正常经营。

恒大没做到一个。

股票停牌,债务重组一拖再拖,财报一延再延。资本市场等得不耐烦了,7月28日之前没复牌?好,摘牌。

规则不是为谁改的,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规则。

恒大自己也没挣扎,公告写得干脆——无意申请复核。

这不是一次意外,这是一步步走向的必然。

02 曾经的高光:马路上都是恒大的广告牌

恒大退市的新闻出来,炸天团的第一反应是——

这个名字,曾经太响亮了。

广州、北京、沈阳、成都……城市的地标路口总能看到它的大红广告牌——

“恒大御景半岛”“恒大绿洲”“恒大城”"恒大海花岛“、”恒大海上威尼斯“,再加上恒大的足球、矿泉水、粮油,甚至是恒大冰泉。

许家印那句“恒大要做多元化世界500强”,喊得满天风雨。

在地产黄金时代,恒大是最会“跑马圈地”的玩家。

高杠杆、高周转、高销售——三高模式让它迅速做大,规模一度冲到世界第一房企。

那几年,恒大的逻辑就是——地先拿了,钱自然会来。

03 许家印的豪赌与豪情

许家印是那个时代地产人的缩影——敏锐、激进、敢赌。

他出身河南周口的贫困农村,靠着奖学金读完大学,南下闯荡,在广州创办恒大。

1990年代末的珠三角,他看准一波又一波的城市扩张浪潮,敢在别人犹豫时一口气拍下大片土地。

他有一句话——“赚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拿地的速度。”

这句话既是恒大的成长秘诀,也是它的致命基因。

巅峰时期,许家印出入必是专机,衣着考究、口若悬河,在各种发布会和晚宴上谈笑风生。

2017年,他以2900亿元的身家登顶中国首富,媒体称他为“许老板”,那是带着钦佩与艳羡的称呼。

他喜欢站在舞台中央,许下宏愿——恒大要造车、要进军高科技、要多元化。

足球、冰泉、童世界、保险、粮油……恒大的触角伸向几乎所有领域。

那是一个房地产企业只要有足够现金流,就能去做任何梦的年代。

04 断裂点:从巅峰到深渊

但逻辑在2021年断了。

土地还在拿,房子却卖不动了,债务雪球越滚越大,资金链断裂。

恒大试过一切办法——卖资产、卖股权、甩项目,但杯水车薪。

债权人、供应商、购房者一起堵上门。

恒大从资本宠儿变成了“风险样本”,被所有人避之不及。

而许家印的世界开始崩塌:豪宅被查封、座驾被拍卖、恒大足球队降级,造车梦折戟,就连许家印的恒大歌舞团也成了过街老鼠。

曾经耀眼的首富,成了被限制高消费、被司法调查的被告,甚至人身也失去了自由。

在很多人的眼中,恒大退市,早就成了定局。但现实依然很残酷:

对投资者来说——血本无归几乎是板上钉钉。股票退市后流动性消失,想卖都没地方卖。

对债权人来说——恒大的融资平台失效,债务重组谈判筹码更少。

对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强烈的警示:资本市场容忍不了无期限的等待。

当然,还有恒大的业主、员工、理财客户、供应商与合作方,他们都成了恒大退市的牺牲者和买单人。

05 摘牌退市

8月25日早上9点,恒大在港交所的代码(03333.HK)会消失。

这一天,或许没有锣声,没有掌声,只有冷冰冰的系统提示:“该证券已取消上市地位”。

曾经的万亿帝国,就这样从资本市场的舞台上退场。

事实上,这两年这样的退场我们已经经历了很多次:世茂、阳光城、蓝光、中南、新力、泛海、三盛、嘉凯城、宋都、大唐、大发……

这些曾经在地产圈煊赫一时的名称正一个个从资本市场上退场。

在炸天团看来,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群体的退场,而是属于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彻底落幕了。

文章关键词:恒大 金商网 房商网
返回首页
上一篇:香港高等法院下令华南城清盘,中国资产规模仅次于恒大
下一篇:【产商看世界】麦当劳招募退休人员;阿迪达斯就新鞋抄袭道歉;小米汽车要求提前支付尾款

地产公开课更多

 城市 课题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