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下,企业该如何让经典与创新“和解”

哈佛商业评论
摘要: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就是当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刚需。

经典谓之经典,是因其虽有时代烙印,但历久弥新,不失价值光环和权威性。

正如生于传统时代的经典理论,在当下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产业环境日趋动荡,充满不确定变数的环境里,依然有效。

当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安身立命的核心命题,如何快速响应、持续创新、打造护城河优势,并能够看穿不确定性,捕捉机会,跑赢未来,成为数字化管理领域公认的硬核能力。

而这些能力,在“时基竞争战略”“创新理论”“创业家精神”“洞察不确定性”“标杆管理法”这五大经典理论中早有论证,其专业权威性,在当下被证明并未“过期”。

经典:时基竞争战略

现在:信息高效流转

“时间是商业竞争的秘密武器,因为由于反应时间导致的优势将带动其他各种竞争优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低的成本创造最大的价值,是企业成功最新的模式。”这是波士顿咨询集团咨询顾问乔治·斯托克和托马斯·豪特在《与时间竞争》一书中对时基竞争战略的解释。

在数字商业时代,“快”更被视为企业克敌制胜的关键,甚至能决定企业生死,缩短从客户提需求到完成诉求的时间,意味着降低成本,提升更多附加值。

国货美妆品牌相宜本草是数字化转型较早的美妆品牌之一,将数字化进程上升到公司战略层面,不断实现服务和品牌价值的提升。相宜本草将组织OA系统、营销费用系统、BI系统与企业微信平台打通,实现了复杂系统的灵活应用与资源的快速整合,管理层审批效率提升55%。

致力于全球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的科技企业软通动力,则通过企业微信打通外勤管理、供应链资金收付绩效考核、用户管理、决策制定等业务环节后,软通动力办公效率提升了18%。

可以看到,通过对数字化平台的灵活应用,企业可实现即时通讯,快速沟通。企业办公打破传统办公模式时间、空间、距离等限制,由静态转向动态,高效运转,而提升企业信息流转效率,也为向客户供更新、更多、更便宜的商品提供可能性。

经典:看穿不确定性

现在:告别信息孤岛

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最初是由物理学家海森堡提出,今天学界把充满变数、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频发的时代,称为乌卡时代。

面对不确定性越来越高的外部环境,“黑天鹅”之父——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认为,最成功的企业就是懂得接受事物的内在不可预测性并利用它的企业,这些企业懂得确保企业与持续变化的环境一起进化。

一份来自埃森哲的调查显示,在面向全球3200名企业业务与信息技术高管的调查中,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企业内部应营造“预见颠覆”的创新文化,为企业员工提供诸如智能自动等数字技术工具,辅助他们捕捉并“预见”新业务的发展轨迹。

而引入数字化工具的目的,就是将企业内外资源无缝对接,从需求到供给,连接企业运营的每个环节。帮助企业告别内外“信息孤岛”,构筑企业竞争力与超强预判力。

譬如企业微信就通过加载移动办公SaaS应用,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挖掘,让管理者快速获得反馈和决策依据,提高企业资源配置和动态适应的准确性、时效性和有效性,帮助企业不断拓展连接能力,构建移动生态圈体系,支持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中走的更远。

经典:熊彼特创新理论

现在:数字化转型

“创新理论”首先由政治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系统地提出,他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中去。而这种“新组合”包括生产出一种新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获得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实现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在熊彼特经济模型中,能够成功创新,便能够摆脱利润递减的困境而生存下来,反之,会最先被市场淘汰。

相对于传统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就是当下企业管理创新的刚需。疫情的影响更让企业更加领悟了破除线下束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急迫性。一份来自思科的报告显示,近70%的亚太企业因为疫情而加快企业全数字化进程的步伐,更有86%的受访企业表示,全数字化技术将有助于建立抵御如新冠这样的危机。

而在国内,目前,已有80%的中国500强企业选择开通企业微信。就连有着16万员工、70多家子公司的“巨无霸”企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也借助企业微信实现“轻盈地”转型。通过企业数字化系统重建,内部平台可统一登录,安全生产监控升级,组织团队能力标准化输出,用数字化赋能安全管理,持续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经典:创业家精神

现在:组织敏捷再造

“创业教父”、哈佛大学霍华德·史蒂文森教授,是“创业家精神”的定义人,在他看来,创业家精神就是:不顾及现有资源限制追逐机会的精神。它要求管理者的战略创新不拘泥于现有资源,而是不断追求机会;对机会的反应不是动作缓慢,而是迅速抓住;企业的组织构造不是层次型,而是扁平型,以简单的网络进行多重联结。

其实,这也是当下许多数字化管理者正在践行的理念。借助不同数字化工具、快速建立上下游的连接,以及场景和环境的连接,不错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跻身全球化健康产业明星公司的H&HGroup健合集团,将数字化转型比作公司实现发展愿景的“利器之一”。健合集团借助企业微信整合集团OA、预算管理、分销平台,在集团营运平台构建移动化办公模式,重塑企业内部日常运营管理,实现了国内外多地办公信息互联,简单网络的多重联结。

这样一来,企业家不仅借助企业微信打造了一个高效沟通、扁平化管理、协同高效运作的组织形态,也可以借助平台的智慧管理、数据分析,敏锐地发现机会,把握机会。

经典:标杆管理法

现在:释放模范效应

标杆管理法是美国施乐公司于1979年首创,被视为是20世纪90年代三大管理方法之一,是一种通过树立最佳操作案例,从而在组织中进行比对,以获得协助改善营运绩效的做法。

当时,一直在世界复印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施乐公司,面对利润下滑的威胁,发起了向同行业日本竞争对手反向学习的“标杆管理”模式。通过向日本标杆企业看齐,不断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树立优秀标杆,不断复制标杆、收割标杆效应,零售业见效颇大。疫情期间,线下零售业遭受重创,传统零售商超代表天虹商场,利用企业微信对导购进行闭环管理,解决了线下卖场导购群体各自为政的行业痛点。通过线上消息互通、全员触达、销售激励等机制树立优秀标杆导购员,不断强化标杆导购服务模版,同时将标杆影响力辐射全员,不同片区迅速复制,鼓励向标杆学习“效仿”,实现了疫情期间业绩的逆势增长。

以上理论,只是管理学演进的一个缩影。其实从早期的科学管理学派关注劳动效率提升,到行动管理学派提倡组织效率至上,再到行为主义学派更注重人的自身价值,诞生于百年以前的经典管理理论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嬗变,更像是是一场对人自身价值的探索。

而数字化时代,适用怎样的管理方式?面向未来的企业组织应该是什么样?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下,企业内部员工、企业客户、企业合作伙伴,谁才是最该关注的“人”?

文章关键词:企业 创新 金商网 房商网
返回首页
上一篇:南通市发布通知:计划实行覆盖全市域的地价房价精准化“双控”制度
下一篇:地产营销咋越混越惨?营销的生存环境变成了高压锅,人才正在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