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盘手学会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公式:成交=来访量*转化率。好的操盘手能从来访量和转化率两个角度着手,提升项目业绩。
对应到操盘手的7堂必修课,就是营销12字诀:大客流、强体验、精装户、高转化里面的大客流和高转化策略。
两者兼顾当然好,可如果资源、时间有限,操盘手只能着眼于一项工作时,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呢?
先给答案:转化率>来访量,转化率不仅更重要,而且几乎是操盘手最重要的事情。
那么究竟为什么转化率>来访量,操盘手又要如何做好转化率呢?这是今天要交付的内容。
做高转化率有什么好处?
客户来访售楼处,如果客户感受到的价值>价格,那么就比较容易成交。价值<价格时,销售就很吃力。客户感受到的价值感越强,推荐老带新的意愿也就越强。
案场转化率高,不浪费客户,也会吸引分销等合作伙伴,更愿意跟我们合作,并且愿意降低佣金。因为分销心理也清楚,来我们家成交概率更高,他们一单虽然赚少了,但整体成交量大了之后,蛋糕做大了。
更多的老带新,更低的分销佣金和成交,就意味着更节约的费用,更好看的费效比。操盘手可以用节约下来的营销费,做更多的老业主维护活动,提高口碑,形成正循环。
做到极致的项目比如神盘阿那亚,老带新比例超过90%,营销费率1%,所有的营销费都用来让业主满意,提升口碑,花小钱却有了大效果。
最后的结果就是来访即转化。业主带来的朋友,来的目的就是要买在一起做邻居的,朋友来访的路上,已经被老业主充分洗脑了,进售楼处体验之后,成交周期很短,转化率极高。
这就好比我们去奔驰或者宝马的郊区4S店,那么老远跑一趟,就是奔着买这个品牌的车去的。来访转化率很高,简称来访即转化。
转化率这么重要,为什么操盘手却更重视来访量?
高转化率的好处很多:业主口碑好,老带新多,分销佣金低,营销费用省。既然转化率这么重要,为什么实际操盘的过程中,操盘手却往往更重视来访量这个指标呢?
两个原因。
A、 来访量的数据和动作更容易显化,比较像独孤九剑之类的剑宗,舞剑的招数非常好看,甚至让人眼花缭乱。
典型的增大来访量的动作包括:增加外展点、增加自渠人手、做品牌发布会之类的大型活动、上分销,做中介誓师大会,增加分销点位,人海战术……
这些致力于增加来访的营销动作,效果一般比较显化,售场马上就能导入大批客流。领导看到短时间之内的大量动作,也会觉得我们比较努力。
最后哪怕因为转化率低,导致成交结果不理想,看在苦劳的面子上,领导也会放我们一马,不因为结果不好而拿下。
B、 转化率的数据和动作不容易显化,比较像华山派的气宗,必须要把内功修炼到一定的境界,外人才能有所发觉。想要到达效果,必须有长时间的内功积累,难以速成。
典型的转化率动作比如:团队的说辞迭代、案场的培训和考核、话术PK和晚会梳理、案场的销售道具更新、团队一对一的grow教练辅导……
这些致力于提高转化率的动作,属于正确但困难的事情。一般操盘手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无暇修炼,恨不得一朝速成,马上用高佣金和分销帮助自己清盘。
可是《笑傲江湖》已经告诉我们了,要想不练内功就能速成武林高手,除了有缘遇到风清扬这样的高人指点外,还有一条路是修炼葵花宝典,先自宫了再说。像不像严重依赖分销,自己案场营销能力退化一样。
风清扬的独孤九剑,让令狐冲只练习一晚上,就学会了打败田伯光的破刀式。转化率有没有类似独孤九剑的方法,只用几招,就能够快速提升转化率,立竿见影呢?
还真的有。我们以本次践行群小手段营销实操案例大赛的冠军案例为例,讲述一下如何用三个方法,快速提升案场转化率。
方法一:延长接待时间,60分钟门槛线、90分钟喜欢线、120分钟成交线
具体动作:丰富置业顾问说辞,增加置业顾问手中的销售道具,每天把置业顾问的平均接待时长在群内公示。对接待时长倒数的置业顾问,大群直接@要求解释,低于某个平均接待时长的直接停岗一天。
最后达成的效果,是团队的每天每组客户的平均接待时长,均超过1小时。要知道这个时间,是把渠道客户,同行踩盘都包含进去的,渠道客户不可避免也有一些水客。
对待真正的有效客户,基本接待时间都在90分钟以上。
附图:案场每日的每组平均接待时长排名
方法二:丰富物料,让售楼处自己会说话
如果想要延长接待时间,光靠置业顾问的嘴巴是不够的的。大部分客户都是眼见为实的,他们需要各种物料和道具,给自己增加信心。
尤其是案场来访量较大时,我们的物料要能到达,置业顾问不讲,客户自己看,就能看懂的效果。
于是这个项目的案场包装,好像一个大型的展览馆现场,用说人话的,客户容易理解的方式,设计了丰富的洗脑物料。置业顾问按照流程走下来,很容易就能做到60-90分钟的接待。
附图:案场丰富的展示物料,贯穿于客户的销售动线
附图:每个销售员还有谈判手册,一页一页翻过去,强化洗脑
方法三:对销售洗脑,对渠道严控
在方法一接待时间晒排名考核,方法二丰富物料的办法下,销售员其实是很容易延长接待时间的。但外在的动作好做,内在的惯性不容易改。
销售员对待渠道貌似的水客、同行市调,常常不可避免的想快点接完,不影响正常的轮排接访。这个时候就需要操盘手对团队反复洗脑,强化培训。
最终的结果,是同行和媒体口碑爆棚,盛赞项目的接待水平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好几个踩盘的同行最终都下单购买了,给团队莫大的激励。
另一方面,不能为了大客流而大客流,对渠道的手要紧一点,尽量避免水客。渠道和案场的相关指标制定、奖惩措施,都要围绕提升成交来展开。不能各自只顾各自的利益。
讲到这里我也反思一个自己过往操盘的案例。
大概2015-2016年操盘时,为了帮助项目破局,放大了自有渠道的力量。案场10个置业顾问,一周高峰时可以来访500组以上的客户,周末的时候完全接待不过来。
那个时候的心态,是故意让案场忙不过来,让客户感觉人很多,买不到房子,所以对渠道水客的管控,也不够严格。
最后虽然业绩完成的很好,但当时的置业顾问事后吐槽,周末的时候接客户仿佛在打僵尸,看到这么多客户,甚至有点生理上的反胃和厌恶。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就是陷入了来访量>转化率的误区,觉得只要来访量足够大,哪怕转化率被拉低了,也无所谓。却没有考虑背后资源的浪费、团队的疲惫和成就感的缺失。
最后补充一点,操盘手偏重于流量思维,也跟中国这几年移动互联网的突飞猛进有关。抖音带货、微商暴富……各种各样通过流量变现的案例,让我们也情不自禁的迷信流量。觉得任何东西,只要流量够大都可以成功。
所以除了TO B,TO C的生意外,中国出现了特有的TO VC的创业模式。
可不要忘了,在单纯冲击流量的历史上,团购网站的千团大战、自行车里小黄车小蓝车等的尸横遍野也就是最近5年的事情。流量为王,补贴拓客的瑞幸咖啡,危局也近在眼前。
所以营销人还是应该回归本质,成交=来访量*转化率,其中转化率>来访量。操盘手通过延长接待时间、丰富案场物料、团队洗脑+提高渠道质量等方法,快速的提升项目转化率。最终打造一支兵王的销售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