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调控的极限 或是对预售资金的监管

明源地产研究院
摘要:现房销售的核心,是用于项目建设的钱,基本都得开发商自己出,项目修好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房,也就不需要担心项目烂尾、不能交房的问题了。

从全国政策来说,最近地产调控有所缓和,但一些房企的感觉并不明显。

即使是已经感受到政策暖意的房企,也不敢掉以轻心。因为,有关部门再次强调,房住不炒的基调不变!

所有的地产人,心中其实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

地产调控的极限到底是什么?调控达到极限后,地产还能不能干?

与最新一轮房企暴雷直接相关的调控政策,有2个:

一是对项目预售款的监管,越来越严格;

二是针对房企的贷款,收的越来越紧。

预售资金监管的极限

就是现房销售

现在地产项目预售款受到严格监管,以此来保证买房者的权益不受损害。

目前,项目预售款虽然很难拿出去周转,但还是可以用于本项目的建设的。

这个政策如果再发展一步,其极限其实就是现房销售。

现房销售目前已经在很多城市已经试点,有朝一日全面推开,是完全有可能的。

现房销售的核心,是用于项目建设的钱,基本都得开发商自己出,项目修好之后一手交钱一手交房,也就不需要担心项目烂尾、不能交房的问题了。

如果现房销售真的全面推开,其核心影响有2个:

首先,房企做每个项目所用的资金,大部分都得是自己的。

在资金实力相同的情况下,同一家房企能做的项目就减少了,原来1000亿规模的房企,缩水到400亿也是有可能的。

其次,“快周转”模式,不是减速成“中周转”就行,而是会一去不复返了

之前地产项目一般都是先修售楼处和示范区,加快推进预售,6个月乃至3个月就开盘,让现金流迅速回正。

甲项目收回的钱,除去保证甲项目建设的之外,迅速投入乙项目。

一年中,同一笔钱周转2次,一个项目就可以变成2个项目乃至3个、4个项目。

如果现房销售真的全面铺开,房企的思路,就绝对不能是“快”,而应该是“好”了。

从开工到交房,目前一般要24个月,最快也要18个月。

如果有房企在现房销售的背景下,还费尽心机想把这个时间变成15、16个月,那明显还是在沿用过去的思路。这种以为“快”就是一切,但其实又快不起来的操盘办法,失败的可能很大。

事实上,如果地产项目的周期拉长到2年这个程度之后,总的操盘思路就要变成:

如何让这两年时间产生价值!

这2年时间,能不能用来寻找客户,节省下被渠道抢走的费用?

这2年时间,能不能用来雕琢项目,让项目产生足够的溢价?

这2年时间,能不能用来搞各种活动,让房企在该城市拥有足够的品牌势能,让日后项目的销售越来越越容易?最终实现多个项目一盘棋,不用再每个项目从0开始?

如果是包括产业、商业、住宅等各种业态在内的综合项目,这2年时间,能不能用来进行各种运营,让各种业态之间产生化学反应?

……

如果思路、模式调整过来了,在没有严格限价的情况下,现房销售模式下,房企的规模、扩张速度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地产项目的利润还是有的,地产也是可以继续干下去的。

房企贷款收紧的极限

就是需要优质资产抵押

这一轮房企贷款收紧,有2类典型。

一类是一些项目的开发贷,因为各种原因办不下来。

一些银行不愿意发放开发贷,说白了就是担心项目修到一半烂尾,那时候既不能卖房又不好卖地,作为抵押物的项目不好处置。

因此在贷款有限的情况下,这些银行就不愿意向一些中小开发商发放开发贷。

另一类则是一些房企的信用贷贷不下来,甚至之前贷出来的贷款在远未到期的情况下,遭遇抽贷。

有银行就向某标杆房企发出最后通牒,要么赶快还钱,要么补充抵押物。

而以房企信用为背书的美元债等债券,在几家房企爆雷之后,发行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

房企贷款收紧到极限,会是什么样子呢?

其极限就是:

几乎所有贷款,都需要优质资产的抵押。

如果这种极限情况出现,什么样的房企能够应对呢?那就是:

持有大量优质资产的房企。

之前房企不愿意持有商业、产业、酒店、公寓等资产,大家总是觉得卖掉资产,变成现金,才是赚到钱了。如果持有,就是砸手里了。

在地产行业从增量为主转为存量为主之后,这种想法必须改变。

如果房企主动持有商业、产业、酒店、公寓等优质资产,那么除了把它们抵押出去,获得利率较低的贷款,用于新项目的建设之外,还有以下一些好处:

1、 长期持有这些资产,可以获得物业升值的收入;

2、 这些资产的租金和服务收入,可以形成稳定的现金流;

3、 日后即使不出售,也可以通过发行REITs,把几十年的租金等收入一次变现;

4、 在面对黑天鹅事件的时候,可以出售部分优质物业,来拯救企业。

如果房企贷款真的收紧到极限,还准备玩下去的房企,可能就得狠下决心,存下一批优质资产。而一旦存下了一批优质资产,原来的很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限”政策已接近极限

房地产税和短期政策会此消彼长

达成新的平衡

除了上面说到的这些,会对行业构成重大影响,确定可能出台,又还没有确定细节的政策,可能就是房地产税了。

房地产税的出台目的,并不是继续加码,而是逐渐用这个长期政策,替代过往的短期政策。

之前各地出台的,或严或松的“五限”政策,其实都是短期政策。

“限贷”、“限购”相对还是比较市场化的,调节供需;而“限价”、“限售”则是非市场化的。

非市场化短期政策,就会造成一手房比二手房便宜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千人万人打新的奇怪现象。

长期政策加速出台,说明短期政策的各种不足已经被认知,而且已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也就是说,目前的“五限”政策,已经接近极限,很难再继续加码了。

长期政策靴子落地的过程,就是短期政策的历史使命逐渐终结的过程。

《物权法》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

但是,到底怎么续期,是不交钱还是交少量的钱?续期是续多少年?第二次到期以后又怎么办?这些细节,之前并没有进一步明确。

而如果房地产税要全面推开,这些问题应该都会进一步明确。

产权问题的最终明确,与房地产税的逐渐落地,以及短期政策的渐次退出,会此消彼长,达成新的平衡。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房课网“2021年度最受房企喜爱的T50地产讲师”评选圆满结束!新浪、网易等知名媒体祝贺获奖老师!
下一篇:#房课地产日报# 北京住建委:今年已竣工政策性住房超8万套;碧桂园30亿元公司债将于11月22日付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