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首富以蛇吞象的ST银亿重整计划终落地 但亦或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

泛地产投融圈
摘要:以房地产起家,到晋升为宁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银亿用了二十余年时间;从跨界汽车制造到申请破产重整,银亿花了三年。转型冲动下的一地鸡毛,苦等一年半后,终于等来了白衣骑士的橄榄枝。

以房地产起家,到晋升为宁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银亿用了二十余年时间;从跨界汽车制造到申请破产重整,银亿花了三年。转型冲动下的一地鸡毛,苦等一年半后,终于等来了白衣骑士的橄榄枝。

法院已裁定公司终止重整程序,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但若《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如公司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 《重整计划》的,公司将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

如何转型?转型过程中又会有哪些坑?银亿的失败,可以算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案例。

银亿创始人熊续强的创业故事在宁波乃至整个中国商界都曾是非常有名的。

房企多元化在地产寒冬之时被提得最多,但目前来看,正如孙宏斌所说,“多元化没有太多成功的案例”。苦等一年半后,昔日浙江首富熊续强,终于等来了白衣骑士的橄榄枝。

整个计划的关键是引入了一位第三方重组投资人为集团和上市公司纾困解囊,这位白衣骑士的闯入并非无欲无求,熊续强付出的代价是银亿股份大股东的位置。

重整投资人不是孙宏斌,而是名不见经传的本地企业,实力非常一般,这次重整有种蛇吞象的感觉。

2021年12月23日,*ST银亿发布了关于公司重整计划执行进展的公告,从中可以看到:公司收到管理人发来的通知,通知称公司重整投资人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已于今日将剩余投资款人民币11亿元支付至公司管理人账户。截至本公告日,公司重整投资人梓禾瑾芯已累计支付全部投资款人民币32亿元(含履约保证金人民币1.53亿元)至公司管理人账户。

法院已裁定公司终止重整程序,进入重整计划执行阶段,根据《企业破产法》的相关规定,若《重整计划》执行期间,如公司不能执行或者不执行 《重整计划》的,公司将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如果公司被法院宣告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该重整计划就是增资扩股,不断地扩大公司股本用于支付此前的占用资金、业绩承诺以及债务。可以确定的是,此次重整计划无论能否顺利执行,银亿都恐怕不复当初,连带着集团创立者熊续强的“宁波首富”之名也将成为过去。

在相关股权转增完成后,曾经的控股股东熊续银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28.65%的上市公司股份,而重整投资人将持有29.89%的股份,剩余其他股东持有约25.98%的股份,债权人持有15.5%的股份。

12月13日晚,银亿发布的第八届董事会第一次临时会议决议公告显示,公司全体董事选举叶骥担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这距离银亿董事会换届选举仅20天。

截至2021年12月23日,*ST银亿的收盘价为3.86元。

一 “宁波首富”梦碎 银亿股份申请重整

2019年6月17日中午,上市公司ST银亿发了公告,银亿集团、银亿控股已于6月14日向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重整。

熊续强是银亿集团的创始人。官网显示,该集团创立于1994年,是一家以高端制造、能源、新材料、房地产开发和国内外贸易为主的综合性跨国企业,旗下有银亿股份、河池化工和康强电子三家A股上市公司。

作为宁波地区最大的房地产企业,银亿集团2017年实现销售收入783亿元,位列全国500强第215位,民企500强第61位,宁波市百强企业第3位。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就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转型的过程中行程尚未过半就面临着生死考验。

银亿系”掌门人熊续强,曾是宁波“首富”,掌控着银亿股份(000981 下称“银亿股份”)、康强电子、河化股份三家A股公司。但是,热衷资本运作的“银亿系”,于2019年爆发债务危机,银亿股份控股股东银亿控股等16家银亿集团旗下公司与控股股东母公司银亿集团合并重整。

巨量的资产买入让熊续强身家暴涨,在2018年的胡润百富榜上,熊续强以295亿元的身家排名第95位,被称为宁波首富。但这也为银亿2018年的危机埋下了祸根,在贸易摩擦、金融去杠杆和资管新规等多重效应叠加之下,银亿股价暴跌,很快披星戴帽,市值从原先的400多亿元,逐渐蒸发到了现在的80亿元不到,加上到期债务太多,流动资金吃紧,多次腾挪之下,银亿走向破产。

实际上,转折正是发生在2018年。在2018胡润百富榜上,熊续强还以295亿财富,位列榜单第95位,也因此成为宁波首富,但仅一年后便快速跌落,而2019年胡润百富榜的最低上榜标准是20亿元。这意味着,熊续强或许在一年内至少损失275亿身家。

二 以蛇吞象者是谁

在银亿股份招募重整投资人的5个条件中,有2条很重要,一是重整投资人招募不限行业,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汽车零部件行业或上下游行业从业者;二是重整投资人要有足够的资金实力,且能出具相应的资信或其他履约能力证明。

但实际上,后续确定的重整投资人却让外界颇为质疑其资格是否满足。

2020年10月27日,重整投资人评审委员会根据评分结果确定由梓禾瑾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梓禾瑾芯”)作为*ST银亿重整投资人,投资总报价32亿元。

不过,随后梓禾瑾芯却多次拖延这笔重整资金,足足打了第二条重整投资人资格要求的脸。

梓禾瑾芯应在2020年年底前,支付32亿元投资款,并至少确保支付15亿元,可梓禾瑾芯仅支付6.66亿元。2021年2月,梓禾瑾芯又申请将剩余17亿元投资款,延期至3月底前支付。这一次,梓禾瑾芯依旧没有信守承诺,到9月底仅支付4亿元,直至12月中旬。

经查,梓禾瑾芯成立于2020年8月,是一家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出资额正是32亿元,且经营范围只有股权投资这一种,赤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近60%股份,为第一大股东,且最终受益人为80后的宁波籍商人叶骥。

从时间上看,设立到确定重整投资人资格不足3个月,是家专门为银亿重整设立的特殊目的公司。

赤骥集团成立日期为2015年3月26日,核准日期为2020年10月20日,企业注册资本为14亿元,但实缴资本5.07亿,曾用名为宁波市赤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现年39岁的叶骥为宁波籍商人,现任宁波市产城生态建设集团(下称“宁波产城“)董事长。知情人表示,“宁波产城前身为宁波市市政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2013年更名为宁波市市政设施景观建设有限公司,又在2017年改制后给了叶骥的父亲叶礼诚,后更名为宁波产城。”

宁波产城的股权关系中,除叶骥个人持有65%股份,以及由叶实际控制的宁波赤骥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持20%股份外,上海星景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星景)持有4%的股份。

而上海星景成立于2013年,是浙籍商人郭广昌“复星系"旗下公司。该公司官网介绍称,是中国首支园林产业基金的管理者、中国PPP模式投资城市基础建设的先行者,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

据《东南商报》此前一篇报道介绍,叶骥年龄2007年在澳州学习财务专业,后回国进入宁波城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后,进入宁波市产城生态建设集团(下称“产城集团”)。目前,叶骥担任产城集团董事长,该公司原实控人为叶骥之父叶礼诚。

产城集团前身为成立于1992年的宁波市政园施工公司,早年主营业务为工程建设。目前,产城集团为叶骥主要资本运作平台。

“宁波本地商业圈很多人知晓,叶骥并没有太多实力,只是宣称做产业地产开发,而银亿则是响当当的头牌企业,看重整的信息让人有‘蛇吞象’的感觉。”前知情人士称,“叶骥的宁波产城有许多园林项目,而星景投资主要发园林类基金,双方过往就有交集,不排除此次银亿的重整复星系也有参与。”

该知情人士表示,叶骥曾运作奉化和嘉兴的产业城项目,从目前看,这些项目要么无疾而终,要么只停留在纸上,现在转头走向资本市场,要出资32亿重整银亿股份,真不知道银亿股份重整管理人是怎么遴选重整出资人的。

三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熊续强作出一个改变命运的抉择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后,熊续强作出一个改变命运的抉择,放弃副厂长这个无数人羡慕的职位,并考入浙江工商大学。毕业后,熊续强留在宁波当地,成为宁波罐头食品厂的一把手。

或许这就是管理能力的天赋,在熊续强上任一年后,这家濒临破产的罐头厂,就创造出500万元利润,成为当时国内同行业中著名的创利大户。

“为什么不自己单干”,此前在罐头厂的成功经历,让熊续强有了很大信心,他最终选择无视家人的反对与阻挠,在38岁那年成立了银亿。

“老国企腾笼换业是大势所趋,搬迁后留下来的这些市中心土地,开发房地产是可以肯定的一个方向”,熊续强这样想。可实际上,就在熊续强刚步入地产业的第二年,就遇上了国家开始紧缩银根,这使无数被遗弃的楼房在寒风中站岗,成为烂尾楼。

凭借着多年积累下来的人脉,咬牙硬挺的熊续强,最终在1995年开发出第一个房产项目——宁波国际经贸园。正是凭借着这个项目,让熊续强有了继续在房地产领域摸索的资本。

四首富变首负:盲目多元化之殇

以房地产起家的“银亿系”,自2011年银亿地产以33亿元“借壳”*ST兰光,成功登陆A股后,实控人熊续强就开始不断借助资本的力量,“银亿系”也在他手中不断发展壮大。

2014年至2016年三年间,“银亿系”共完成14笔收购,获得宁波昊圣、恒瑞置业、济州悦海堂、南京润升咨询、富田置业、慈溪恒康投、绍兴盛创投资、添泰置业、康强电子、河池化工等多家公司控股权,彼时其并购数量力压“海航系”、复星系,位居民营企业第一。

2016年,银亿系先后收购美国ARC、日本艾礼富和比利时邦奇等制造业企业,兼并重组金额高达123.25亿元,位居浙江百强民企之首。但随着汽车市场下滑,银亿的企业零部件制造生意并未带来预期的高收益,业绩开始大幅下滑,最终走到破产重整的地步。

ST银亿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虽然有主营的实体经济业务,但是实际上它的玩法,已经是把自己变成了一家投行。

随着房地产行业逐步进入寒冬,以及汽车行业的持续低迷,这场清算来得很快。就在2019年,熊续强埋下的雷,便迅速引爆。仅2019年,*ST银亿便巨亏近72亿元,同比暴跌552.98%,而*ST银亿给出的原因是,旗下两大汽配子公司业绩不达标,计提商誉减值46.7亿元。

不过,就算剔除商誉减值因素,*ST银亿仍巨亏超25亿元,并因此遭到戴帽。后来还发现,*ST银亿在2018年与关联方发生7笔关联交易,合计超43亿元,且未及时披露。因此,*ST银亿被罚40万元,而身为直接负责主管及实控人的熊续强,则被罚60万元。

爆雷之后,麻烦事开始一件件袭来,熊续强终于挺不住了,就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专家指出,首先,它的产业布局太过分散,旗下的产业之间,没有太强的协同关系,无法形成合力来提升各个业务板块的竞争力,反而在相互之间存在着消耗资源的情况,这对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和业务发展的平稳性及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银亿股份的财务杠杆过高,负债过重,它所布局的多元化业务板块也遭受行业下行的压力,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不能兑付公司发行的债券,进而导致信用崩溃,从而使得整个公司陷入困境。

结束语

白衬衣+布鞋+黑色公文包,“竹杖芒鞋轻胜马”的熊续强以此形象行走商海,低调的不像是身家百亿的前“宁波首富”。

而今年轻的“后浪”叶骥,以蛇吞象,用一场近乎豪赌的大手笔,高调的在波涛汹涌的资本江湖中杀出了自己的名号。

英雄辈出,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一浪高过一浪,可谓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祝福熊总,向时代大佬致敬,辛苦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返回首页
上一篇:2021暴雷元年!房企8大战略打法,数智大运营化已成房企管理变革新需求
下一篇:港龙中国与港龙集团、港龙航空从无任何关联从属关系及业务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