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楼市的调控政策不断,房地产,越来越向少数城市集中

投拓江湖
摘要:未来的房地产向少数城市集中,购买力和开发能力都会向这些城市集中,这部分城市又会因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过热,必然面临更多的调控政策。

今年年初开始,从高层到地方,关于楼市的调控政策就不断,已经调控了的城市在不断加码补漏洞,之前没有怎么调控的城市,也纷纷加入调控阵营。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关于房地产区域集中的问题,聊聊几个有趣的现象:

关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性问题,之前很多言论都在说地方政府是土地财政,此前有机构(来自勾股大数据)统计了一份数据,汇集成了一份表格:

图片

上图的统计口径是,土地财政收入与地方一般财政收入的比值。上图榜单的近60个热点城市中,只有上海、北京、深圳、烟台、大连这屈指可数的五个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低于50%,剩下的五十多个城市无一例外都超过了50%。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城市是强调控的城市,因为城市在控制发展规模,土地出让也遵守这个原则,特别是北京上海的大饼已经够大了。依赖度最高的,是佛山市,排名第一高达180%,意味着佛山的卖地收入已经是其他一般财政收入的近两倍。二线城市里面,长春、南京、武汉、广州这四个城市的土地财政收入算是最高的,达到了150%。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土地依赖度如何。

土地财政的依赖度,客观上可以反映出某地的土地供应量和出让规模,上图第一档高土地财政依赖度的城市,无一不是近几年供地量很大的城市。大家的公司在拿地布局的时候,也是集中考虑这些城市的。能供出来那么多地,而且能大部被房企照单全收了,这本身就是一种房地产格局里里面城市能级的体现,别的三四线城市想搞那么多地,但是卖不动啊。

另一方面,土地财政依赖度的问题,需要辩证来看,依赖度高并不是必然意味着风险。再来看下另外个数据,关于社会消费品总额的:

图片

大家可以把这个表格,跟上面土地财政依赖度的表格对比一下,就能深刻理解为什么这些城市能卖那么多地了。因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基础在那里,有购买力基础,土地开发出来的货源都能卖得掉。很多公司上会的时候,习惯了用地方GDP这个指标,来衡量一个城市的购买力水平,其实GDP这个衡量指标并不准确,因为GDP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有效的购买力。其实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更能精确体现一个城市的客群购买力。

无疑,这个榜单上排名靠前的城市,未来房地产市场将继续被各大房企重仓,因为这些城市有更确定的房地产预期,有更能消费的客群,这对房企来说就是稳定的销售和回款,以及较低的拿地失误风险。

关于房地产集中度的问题,还有一组数据也是有参考意义的,那就是省会城市在一个省内的首位度的问题,也就是省会城市GDP占全省的比例。如下图:

图片

在广大的中西部省份,省会城市的首位度大多很高,最高的是长春,在吉林省的首位度高达53.9%。首位度超过30%的省会城市,就超过了10个。在省会城市首位度高的省份,也就意味着省内其他城市在资源、人口、财政的支持上,缺乏先天的竞争弱势,缺乏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

对于房地产来说,省会城市和个别大城市的集中度问题,也尤为明显。很多省会城市一年动辄1-2万亩的商住用地规模,省内其他所有地级市加起来也只能勉强超过省会城市一点点。但是在平均供地楼面价,以及开发出来的货源的平均售价上,远超其他省内地级市,每年给房企贡献的销售额也是远超省内其他地级市的。

因此未来的房地产,会越来越向少数城市集中,购买力和开发能力都会向这些城市集中,这部分集中的城市又会成为房价上涨过快,房地产过热的城市,必然面临更多的调控政策加码。比如今年年初推出的22个城市集中供地政策,以及后面合肥、成都、西安、杭州等城市的加码调控,都是这这些原因的体现。未来这些集中城市的楼市,大概率会陷入调控—过热—再加码调控—更加过热的无解循环里面。

前阵子央行发布了一个人口研究的报告,里面有一些观点,引发了大量的社会争议。对此,有网友建议,单身的取消购房资格,有生小孩的才可以在大城市购房,二胎的可以买二套房,每多生一个子女增加一套购房资格。

这虽然是大家自我调侃段子,但是保不齐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如果其他牌都打完了,真有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可能性。

文章关键词:房地产 楼市 金商网 房商网
返回首页
上一篇:昆明市93个烂尾楼,目前已完成化解26个,化解率27.95%,明年将全部化解完
下一篇:带了“资管服务”的不动产会越来越值钱,物业+资管,刷新存量时代的物业价值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