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深圳土地房产交易中心拍卖大厅几乎座无虚席。开场前,现场大屏幕滚动播放着深圳坪山、光明两区宣传片。
这样的场景颇为罕见。
过去数年,以深圳土地市场的热度,从未需要如此高调在土拍现场重点推介单个区域。
不止如此,因为担心某些冷门地块流拍,还提前搞过“推销会”。
11月上旬,深圳宝安、光明、坪山等三区相关政府部门相继召开区域地块招商推介会,每一场都有10多家主流房企捧场参会。
在会上,相关部门不但介绍了地块重点和区域规划,还希望开发商如实提出影响自身拿地与开发的问题,他们尽量推动解决。
既是销售,又是客服,之所以这么热情,是要避免土地流拍,不然对土地市场信心、地方财政等多方面都会造成影响。
当天,历时将近3个小时,11宗土地全部成交,吸金368.37亿。
这11宗地块全部由深圳房企揽入,超八成地块由本地国企拿下。
那7宗在竞拍前就以底价成交的地块中,深铁斥资178.51亿元独得5宗。
不知道,在推介会中是不是提前进行过特别安排,总之,从结果可以看到:
给政府托底的,是地方国企。
国企出来托底了
那4宗进入现场竞拍环节的地块,竞争非常激烈,甚至超过了第二轮集中供地的热度。
这些地块均在竞地价与竞配建环节封顶,最终由开发商摇号竞得。
与第二轮相比,深圳第三轮集中供地的重大变化在于,将竞配建指标由“全年期自持租赁住房”调整为“可售公共住房”。
配建也可以直接变现了,提升了利润空间,相当于放松了竞拍规则。
摇号方式也很特别,每家开发商都拥有代表自己的数字号码球。开发商号码球摇号完成后,再摇地块。
因为溢价上限压的比较低,所以最终谁能拿到地就看运气。
我有一位著名彩票投资者的远房朋友,他说看到这种摇号方式有莫名的亲切感。
中彩票最多的幸运儿,要数深圳本土国企深业,两次摇中,挺进前海。
这次土拍,国企是大赢家并不意外。
但是,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央企华润、招商都陪跑,混合所有制企业万科更是根本没有参与......
为什么是地方国企?
除了深圳,南京、苏州、无锡也刚刚完成了年内第三季集中供地。在南京成交的31宗涉宅供地中,近九成地块都被国企拿下;在苏州21宗供地中,国企及城投公司合计拿地19宗;在无锡成交的20宗土地中,城投公司拿地17宗。
品牌房企已没有能力拿地,只能是国企和城投公司给地方政府托底。
甚至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了“土地空周转”,拿地是配合地方政府需要。
城投拿下的部分土地,并未投入后续开发,而仅是被用于质押融资。
不过在深圳还不至于。
深铁拿地就开工了,11月29日举行了5个项目的开工仪式,已经开始场地平整、勘测等前期工作了。再现“深圳速度”。
因为卖地收入对于地方太重要了,占到了地方广义财政的三至四成,占政府性基金预算的比重高达约85%。
压力太大了,地主也得把地卖出去,才有钱吃饭。
融资提速,国企手有余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国企还能拿地,因为口袋里还有粮。
国企的融资通道是畅通的。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截至11月23日,当月房企的信用债发行规模达425亿元,是10月总额的三倍有余。
然而,在11月已发行信用债的20余家发行人中,仅有1家为民企,其余全部为央企或地方国企。
就在11月22日,保利发展和中国海外发展分别发布公告称,拟发行不超过98亿元、不超过29亿元的公司债券。
在全行业抗风险能力明显降低的背景下,由于有更强的信用背书,央企和地方国企更受金融机构的青睐。
融资回暖的春风,还吹不到民营房企。
众多民营房企的处境,仍然非常艰难。融资渠道缩窄,销售端又持续低迷,资金两头受压。
据克而瑞最新数据,11月百强房企单月操盘销售额7507.8亿元,环比下滑3.4%,同比大降37.6%,超八成房企单月业绩同比降低。
陷入困境的房企,处境越来越难。
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寒冬太漫长了。
接下来,肯定还会有熬不过去的,会面临卖资产,甚至被收购的结果。
对于购房者来说,在选择开发商上面要更加注意了,尽量选择资金安全的央企、国企开发的项目,更安全。
房地产已经不是谁都能分一块蛋糕的时候了,会逐渐回归普通行业,不会再有高利润、暴富的现象,
并且央企和地方国企的比重会持续上升。
最近,高层在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也说了:
要支持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我们的好朋友“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在地产这般特殊的行业,大抵可能也许的确是会被央企和国企控制的罢。
他还说,未来房地产公司只会有两种,一种是国企,另一种,还是国企。
大抵是看清楚了,土拍的尽头是国企,融资的尽头也是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