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为吹哨人的人,一定都知道自己未来将要面对的命运。但他们还是选择站了出来,让更多应该知道真相的人,知道了真相。
“吹哨人”(Whistleblower)这个词起源自英国警察发现有罪案发生时会吹哨子的动作,以引起同僚以及民众的注意。而从此延伸出来,我们所指的“吹哨人”是为使公众注意到政府或企业的弊端,以采取某种纠正行动的人。一般来说,弊端或不当行为指有人违反了法律、规则或规例,进而直接威胁到公众的利益,例如欺诈,以及贪污腐败而指出的人。
目前全世界各国/地区针对吹哨人权益保护的政策都在不断完善,可吹哨人所面临的处境还依旧难说有多大变化。吹哨人总是被视为“内奸”、“间谍”,许多被揭发的机构往往采取大量举措来打击报复吹哨人。
瞒住负面信息,转危为机,是陷入流动性危机的房企最想做的事之一,良好的市场声誉是融资和销售顺畅的保障。可当债台高筑,购房者、上下游合作商、企业员工、银行、债权人众多利益相关方相互拉扯,房企暴雷的秘密终究藏不住。
自2021年1月1日以来,房地产融资的“三条红线”政策已经执行了快一年了,行业开始了剧烈洗牌。一些杠杆率过高的开发商过得特别凄惨,他们需要去杠杆来满足监管要求。
这种现象给大家制造了一系列错觉,最主要的是两个:
1、金融监管政策是因为“房住不炒”;
2、地产行业会进入漫长的衰退期;
事实上,结果恰恰相反:
1、金融监管和房住不炒的独立性大于关联性;
2、房地产开发行业未来会很健康,周期性大大降低;
广发银行“打响第一枪”,直接向恒大要钱!恒大恼怒称其不守规则
或许连恒大自己也没想到,自己腹背受敌,而打响这“第一枪”的竟是广发银行,直接了当地向恒大要钱,这一下子引爆了银行界、资本界的风暴,甚至让恒大系在资本市场的股价出现暴跌。
一般来说民事纠纷根本翻不起什么大浪。但这次却例外,因为纠纷的对象是广发银行和恒大集团,一瞬间,将这两个巨无霸推向了风口浪尖,引得网友们纷纷“吃瓜”。
由于广发银行江苏宜兴支行以“情况紧急”为理由,直接向法院申请冻结恒大集团将近1.3亿的资产欠款,如有需要还可以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做过生意的朋友们都知道,只有在欠债不还或者是没能力还钱的情况下,银行一般都会申请冻结,而广发银行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恒大集团出现了没能力还钱的情况,为了保证银行不坏账,只能是先下手为强。
这一下彻底让恒大集团感到十分恼怒,于是恒大集团直接发表声明称:我们相关贷款的还款期还未到,并且表示会向法院提起上诉。
因为在恒大集团看来,我们的确是欠广发银行将近1.3亿多的贷款,但是这笔钱的还款日期是在2022年的3月27日,这距离还钱的日子还有这么久,你广发银行还没到时间,就直接冻结我的资产,这明显就是不守规则。于是广发银行紧紧咬着“情况紧急”为理由不放,而恒大集团则是“还款日期未到”还击,双方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甚至还引发了网友们的争论。
也许在恒大集团看来,广发银行的做法太不地道了,因为我都坏了3000多亿欠款,还差你那1.3亿?但是我们也听过一句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广发银行目前做的,或许是未来大众们都能看到的,资本看的东西,原本想象中得多。
点击阅读:《聊聊恒大风险的法定受偿顺序》《恒大核心高管被限制离职!》
是冷是热,身边的人清楚。于是,后面的后面,大家都知道了当前的恒大结局。
晋商银行起诉当代置业及其关联公司,追讨11.45亿
12月13日晚间,当代置业旗下当代节能置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当代节能置业)公告称,自身因借款未能按时偿还而涉及重大诉讼(仲裁)。公告称,11月22日,当代节能置业收到司法文书,案件编号为(2021)晋民初1120号,案由为借款合同纠纷,诉讼标的及涉案金额为11.34亿元。
据了解,山西当代绿色置业于2017年12月向晋商银行借款17.60亿元,用于山西当代著项目建设,该笔借款原定于2020年12月到期,尚未清偿借款数额为11.25亿元,山西当代绿色置业申请展期至2021年10月20日。但至今这笔欠款项仍未能偿还。
点击阅读:《当代置业至暗时刻 员工横幅悲情讨薪 欠11亿成被告 评级遭穆迪撤销 多项目停工 内部理财暴雷》
而近日,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因信息不足,撤销当代置业的“Ca”企业家族评级和“C”高级无抵押票据评级,评级撤销前展望为“负面”。
如今,旗下多项目停工,员工纷纷在寒风中拉横幅讨薪,深陷流动性危机的当代置业又因欠款成了被告,可谓是又被机构撕开了一个大大的舆情口子,揭开了本想捂住的伤疤。
泰禾集团:上海银行分别起诉项目公司 涉资近6.7亿元
3月24日晚间,泰禾集团发布重大诉讼公告。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市北分行(以下简称“上海银行市北分行”)因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向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红御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红御”)提起了诉讼。
点击阅读:《突发尴尬!泰禾黄其森在集团大会被送烂尾锦旗,视频》
诉讼理由是,因被告一未能根据借款合同约定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原告宣布借款合同项下的本金全部提前到期,并提起了诉讼。原告主要诉讼请求:一是判令被告一向原告偿付本金639,918,696.25元、相关利息30,784,065.54元、逾期利息102,780.26元等;
二是判令被告二、被告四、被告五对被告一在相关诉讼请求下的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三是判令原告有权对被告一名下的相关抵押房屋进行协议折价或拍卖、变卖,并就所得价款在相关诉讼请求下的付款义务及在执行期间因迟延履行而产生的债务利息优先受偿;
四是判令原告有权对被告三持有的被告一的股权协议折价或拍卖、变卖,并就所得价款在相关诉讼请求所述债权范围内优先受偿;
五是判令被告一向原告支付为实现债权而付出的律师费用;六是判令五被告共同承担本案全部受理费、保全费等诉讼费用。
地产金融的实质——资产业务
中国房地产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随着它的作用逾大,与政府以及银行的关系则逾紧密。这种紧密,拿到台面上讲,是房地产给政府带来的税收和财政收入,房地产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房地产对社会就业和稳定的帮助,以及相关云云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而它同时也隐藏着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越发展,政府和银行得到的利益越多,房地产商利润越大,政府和银行得到的利益越丰厚。几乎所有的房地产商,都已经把政府隐性支出这一块,列入了一项重要的开发成本。
在我国,政府直接控制全国各个大的主导银行,房地产则有某些个人成立,政府卖地给开发商,开发商从银行贷款买地,盖房,然后卖给购房者,赚取利润。
事实上,地产行业只是这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在低利率时代,干实业的很容易被资金池业务所误导——以为自己是在搞创新,本质上就是在搞金融。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出现类似戏码的不仅仅是地产行业,还有更多行业。譬如,在理发行业,流行了一段时间办卡融资扩张,先基于基础店面办卡,然后,拿着钱开新店,继续办卡融资开新店,这样一直滚雪球,最后经营不善跑路;理发店这样玩,健身房也这样玩。
说实话,面对资金池业务的变种,人真的很容易迷失——把借来的钱,当成赚来的钱。最后,他们会发现,他们承担了不可能完成的承诺。
你承诺这么多客户这么多服务,但你经营能力低下,扩张的时候又大手大脚,最后,一算账,整个身价搭上去还不够,只能跑路。
这种风气还侵蚀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理念: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不再小心翼翼,不再谨慎跟踪利润反馈,痴迷于模式创新,尤其是扩张模式的创新。
一些人不去看利润,看着企业家攻城略地上规模,就敢一拥而上;只要能不断地开店,就能融到新的钱,就能再去开新店;直到最后终于开不动了,然后,大家一哄而散。
表面上来看,大家都是冲着中间业务收入——经营利润——去的,但实质上不是,都是冲着资产业务收入——资本利得——去的,只要能在景气高点把棒子交出去就成功了。
没有什么人比做债的更了解资产业务收入的本质了——息差只是表象,真相在于资本利得:在一轮货币宽松周期里,债券投资者需要不断地加杠杆加久期,增加风险敞口,赚资本利得;周期结束之前,他们忙不迭地把杠杆和久期都卸下来。有人说,大家是在赚央行的钱,实际上,并不是。大家只是借着货币政策周期玩零和博弈,我们需要的只是波动。
毕竟票息,就那点票息;而资本利得是一个左兜掏右兜、有波动就能玩的游戏。
想清楚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能明白什么是虚和实了,但我们总是由不得——实实在在的东西总是缓慢的,所以,遏制实体经济脱实向虚任重而道远。